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畫展】世紀大師畢卡索 Picasso


此次展品來自巴黎國立畢卡索美術館。該美術館是目前所有畢卡索藝術作品典藏最為完整的美術館。畢卡索是世上少數在世時即名利雙收的畫家,畢卡索逝世後,法國政府按其畫價,欲課以相當新臺幣6億的遺產稅,其子孫無力支付,最後以畫作抵稅,加上畢氏家族的捐贈、法國各大美術館提供的畢卡索作品,豐富了畢卡索美術館的典藏。畢卡索美術館於1985年開幕,2009年8月閉館整修,預計2013年春天重新開幕。正因閉館整修中,而有此次62件展品來臺展覽的機緣。

此次畢卡索展除了展出畢氏的62件油畫、雕塑及版畫。另展出50張攝影作品,當中有畢卡索親自執鏡的,也有攝影家捕捉到的畢卡索身影。

由於這次展覽的作品不多,近一半都是照片(而且大多是畢卡索的生活照),所以參觀時間比我預計的還短,大概一個小時多就看完了。雖然覺得不過癮,不過能夠不用飛到歐洲就能見到大師真跡,仍然是很值得啊(笑)。

凡是藝術成就已被肯定的大師們,其實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勤奮、用功。即使是自幼被視為天才的畢卡索也不例外。他一生都不斷在創新與追求突破,當別人還在追著他的腳步時,他早就走到很前頭去了。他一生創作約四萬多件作品,數量龐大。


畢卡索檔案

巴布羅.路易茲.畢卡索
Pablo Ruiz Picasso
Pablo 為本名,Ruiz 為其父姓氏,Picasso 為其母姓氏。因為認為 Picasso 遠比父親的姓 Ruiz Blasco 有創意,從年輕時,他就開始以 Picasso 為姓氏闖蕩藝壇,他畫作上的簽名也皆使用 Pablo Picasso

1881年10月25日出生於西班牙南部的馬拉加,1904年以後定居法國,1973年逝世,享年92歲。

父親:荷西.路易茲  布拉斯科 José Ruiz Blasco(1838~1913)
畢卡索的父親是一位美術教師。畢卡索天才早發,他父親在發現他的藝術天分後,決定封筆,並把年僅11歲的畢卡索送住瓜爾達美術學校,接受嚴格學院派訓練。

母親:瑪莉亞.畢卡索  洛培茲 María Picasso López(1855~1939)

婚姻:
第一任妻子:歐嘉.科克洛瓦 Olga Khokhlova (1891~1955),芭蕾舞者。
1918年,36歲的畢卡索與26歲的歐嘉結婚結婚,1921年長子保羅出生。後因畢卡索另有情人而分居,然而歐嘉是天主教徒,再加上高昂的贍養費談不攏,兩人始終未離婚,因此這段婚姻一直持續到1955年歐嘉病逝為止。

第二任妻子:賈桂琳.洛克 Jacqueline Roque (1926~1986)
1961年,80歲的畢卡索與35歲的賈桂琳結婚。這段婚姻持續到畢卡索於1973年逝世為止。1986年賈桂琳舉槍自盡,得年60歲。

子女:
保羅(Paulo,1921~1975,54歲),第一任妻子歐嘉所生的兒子
瑪雅(Maia,1935~),情人瑪麗-泰雷莎.華特 Marie-Thérèse Walter(1909~1977)所生的女兒
克勞德(Claude,1947~),情人方斯華.吉洛 Françoise Gilot(1921~)所生的兒子
帕洛瑪(Paloma,1949~),情人方斯華.吉洛所生的女兒



畢卡索的善變與創新


畢卡索的創作充滿玩心,材質與技法非常多元。我們看到的是他的創作帶有輕鬆的遊戲氛圍,實際上他嚴肅認真,不斷分析、思考並且反覆驗證、改良,充滿實驗與創新的精神。

從少年時期的素描、油畫,到後來陸續嘗試的拼貼、鐵絲雕塑、鐵皮彩繪、廢棄物拼裝雕塑、蝕刻版畫、橡膠版畫、陶盤與陶版、掛氈等等,畢卡索不斷嘗試新材質,並且巧妙地賦予它們一種視覺習慣難以辨識的形狀。

在繪畫中,畢卡索已經從立體派探索平面,到立體的體積感的表現。畢卡索嘗試加上壁紙、布片等現成物的拼貼,讓平面的繪畫向真正的「立體」更進一步,首開拼貼藝術的先河。後來畢卡索甚至嘗試在繪畫中加入沙,製造具有起伏效果的立體畫。從二度平面到三度空間,從平面的立體感到真正的立體,畢卡索也創作拼裝雕塑。

除此之外,畢卡索的興趣和涉獵也相當多元,他曾為多齣芭蕾舞劇設計舞台與服裝,也寫出不少詩作,並曾出版《捉住慾望的尾巴》、《四個小女孩》等劇作。

另外,畢卡索也對攝影充滿濃厚興趣,「坐扶手椅的歐嘉」、「扮丑角的保羅」等畫作,都是以照片為藍本,探索照片與繪畫的不同表現。1935年畢卡索與超現實主義攝影家朵拉.瑪爾Dora Maar(1907~1997)戀愛交往後,畢卡索在朵拉的協助下,更加盡情地玩攝影,留下不少攝影作品。

畢卡索深信,藝術家真正的任務就是創新。畢卡索的「善變」令人捉摸不定,然而對他而言他只是不在乎世俗的眼光與評價自在地作自己,以無比的藝術熱情不斷地突破、創新。


畢卡索的愛與藝

「畢卡索每換一個女人,他的生活全然改變。換房子,朋友圈也換,狗也換,藝術風格也完全轉變。」這是畢卡索的情人之一朵拉.瑪爾的切身經驗。畢卡索的愛情,直接地改變了他的生活、社交圈、藝術創作。畢卡索一生有數不清的女人,他畫中的模特兒,估計至少有36位女性,她們大多與畢卡索脫不了關係。這些女性為畢卡索帶來了光與愛、情慾的滿足、閃耀的創作靈感。她們雖然性格、出身各異,但清一色都是十八到二十多歲的妙齡女子。

畢卡索在不同時期,為當時的情人畫下大量肖像畫,數量往往多達數千張;她們的肉體為畢卡索找回逝去的青春,激發畢卡索新的創作風格,但當愛情的保鮮期不再,被拋棄與離別的痛苦,也總是深深刺傷這些女子。

邂逅愛情事件藝術事件
畢卡索23歲
費南德23歲
時間:1904~1912
費南德.奧利薇爾 Fernande Olivier(1881~1966)
 
藍色時期結束,進入粉紅色時期
開創立體派風格
1910~1912風格變成「分析式」的立體主義
畢卡索31歲
艾娃27歲
時間:1912~1915
艾娃.谷維 Eva Gouel(1885~1915)
1915年艾娃病逝
立體派時期的「我的小美人」(Ma Jolie)系列
加入拼貼手法,並發展出「綜合式」立體主義等多元風格




   
畢卡索36歲
歐嘉26歲

時間:1917~1955
歐嘉.科克洛瓦 Olga Khokhlova(1891~1955)
芭蕾舞者


1917年結婚
1921年長子保羅出生
後雖分居,但至1955年歐嘉病逝,這段婚姻才正式終結


從「綜合式」的立體主義風格步入新古典主義風格,有如巨大古典雕像般的人物表現
保羅、母子題材經常出現
創作彩繪鋼鐵雕塑,並以立體派構成物的原則,將布片、壁紙、鐵釘等多樣物件拼裝成具有超現實主義風格的作品
畢卡索46歲
瑪麗-泰雷莎18歲
時間:1927~1944
瑪麗-泰雷莎.華特 Marie-Thérèse Walter(1909~1977)
1935年女兒瑪雅出生
「人身牛頭怪」首次出現,反映出畢卡索對瑪麗-泰雷莎的肉慾迷戀
波浪般的線條出現在此時的鐵絲雕塑與繪畫
創作大量的瑪麗-泰雷莎肖像
與歐嘉的婚姻衝突,也展現在此時的創作
畢卡索54歲
朵拉28歲
時間:1935~1946
朵拉.瑪爾 Dora Maar(1907~1997)
超現實主義攝影家
朵拉的知性與攝影專長,協助畢卡索完成不少攝影實驗與創作
「佛朗哥的夢想與謊言」版畫系列、「格爾尼卡」畫作表現出對西班牙內戰的關懷
以朵拉為模特兒繪製「哭泣的女人」系列,表達痛苦的意象
熱衷於以日常生活廢棄物拼裝雕塑創作
畢卡索62歲
方斯華22歲

時間:1943~1953
方斯華.吉洛 Françoise Gilot(1921~)
畫家


1947年兒子克勞德出生
1949年女兒帕洛瑪出生


大量的方斯華肖像,以「花朵女人」最出名
更進一步投入結合各式物件的大型石膏雕塑
沈迷於陶藝創作以及橡膠版畫
描繪許多親子和樂的家庭生活形象
以大片鮮豔單色色塊的新技巧,為1953~1954年作品的主要特徵




畢卡索73歲
賈桂琳28歲
時間:1954~1973
賈桂琳.洛克 Jacqueline Roque(1926~1986)
1961年結婚
創作大量賈桂琳肖像,曾在兩個月之中完成約70件作品
與大師對話,以馬內「草地上的野餐」、德拉克洛瓦的「阿爾及爾的女人」、委拉斯蓋茲的「宮女們」等眾多經典為藍本,創作變奏系列
浴女主題再度出現
重回「畫家與模特兒」系列
1965年畫作中出現新主題:抱小孩的男人、家庭、吃西瓜的人等
「情侶」和「擁抱」此二主題是畢卡索晚年作品的主要課題















畢卡索創作分期
畢卡索的作品通常被分為數個時期,分期尚有爭議,以下分法只作為一種參考。

青少年時期  1881~1900

畢卡索從小便接受父親的訓練,並有驚人的進步,1890年中期,畢卡索的畫作流露出濃濃的傳統寫實主義畫風。

1895年14歲的畢卡索通過巴塞隆納的隆哈美術學校(當時畢卡索的父親於此任教)入學考試,直升「古典藝術與靜物」組高級班。入學考試的素描依規定可有一個月時間完成,畢卡索在一天之內就完成了。


「赤足少女」油畫,是在入學考試之前完成的畫作。從這幅畫作就可以看出少年時期的畢卡索已經嫻熟了學院派的風格與技巧,深諳如何掌握造型與明暗、立體的表現。此作品中的女孩正面朝向觀眾、雙手交疊,與她的裸足搭配成一副侷促的神態,呈現出樸實的樣貌。



藍色時期  1901~1904

畢卡索20歲時,好友卡薩吉瑪斯因失戀自殺,觸發畢卡索以藍色調作畫,藍色時期開始。此時期的畫作以藍與藍綠的色調為主,極少使用溫暖的顏色。在這段時間,畢卡索創作了許多描繪著骨瘦如柴的母親與孩子的作品,用色陰暗,並有時以娼妓與乞丐作為主題。在卡薩吉馬斯死後,1901年秋季,畢卡索畫了幾幅他的畫像,並於1903年完成了生平最憂鬱的作品「生命」(La Vie),以濃鬱的藍色調表示貧、老與孤獨的苦難。 

男子肖像


粉紅色時期  1904~1907

23歲時在巴黎遇見了一位為雕塑家及藝術家工作的模特兒費南德.奧利薇爾,與其墜入愛河,而開啟了粉紅色時期(或稱玫瑰時期)。 畢卡索受到與費爾南德之間的甜蜜關係影響,而大量使用鮮明、樂觀的橘、粉紅色系,題材多描繪著馬戲團的人們、雜技表演者與丑角,這並成了畢卡索的個人特色之一。


原始主義到立體派  1907~1916

1906年,畢卡索在羅浮宮看到伊比利亞半島黑人的彫塑展,印象深刻。同年結識的野獸派大師馬諦斯,也曾向畢卡索展示這方面的收藏品。後來,畢卡索參觀了人種學博物館內的大洋洲藝術品,並開始收集原始藝術作品。黑人原始、大膽、強烈的造形,給畢卡索很大的刺激。

除了原始藝術與非洲藝術,後印象派大師塞尚運用圓柱體、球體、圓椎體來處理大自然的主張,對畢卡索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傳統西洋繪畫以透視法,試圖表現立體的世界。從塞尚起,將大自然解析為球體等幾何形狀,試圖拋開透視法。畢卡索進一步發揚光大。他從不同角度觀察人及物體各個部位,打破原有形象,再重新排列組合,以簡化濃縮造形與空間。畢卡索試圖在2D的繪畫展現3D的空間,他分解人物、風景、物件,例如人物的左臉、右臉、後腦勺,原本無法同時看見,他卻使之在一幅畫中一體呈現。1907年「亞維儂姑娘」畫作,成為他創造立體派風格的里程碑。

畢卡索以「亞維儂姑娘」開創立體派之後,畫家布拉克(George Braque)為之驚豔,這和他想拋棄傳統透視法的理念一致。1908到1909年冬,布拉克及畢卡索成為同志,布拉克形容兩人:「就像綁在一起的兩名登山客。」有段期間兩人畫風相近到連內行人也難以分辨。

他倆的景物畫,剛開始猶如靜物寫生般,抹去景深。由於都不想受到顏色干擾,他倆盡可能採用冷色調,並從物體的各個面向進行觀察和分析,然後在同一平面全部表現出來,外界稱之為分析立體主義。

1908年秋季沙龍,擔任評委的馬諦斯看到布拉克的作品時說,「畫布上好像堆了一堆小立方體(cubes)。」這句話正是立體主義(Cubism)的典故由來。

畢卡索的立體派,基本上不是純美學的,而是走向理性的、抽象的,將物體分析後再重新構成、組合,帶給人更新、更深刻的感受。


 
女子胸像(「亞維儂姑娘」的習作)

這一系列的習作可以見到畢卡索在形成立體派畫風的過程中有不少摸索



男子頭像

是畢卡索最初立體主義的作品。畢卡索顛覆了傳統繪畫從一個固定角度看東西的方法,提供了不同的視角來看一張人的臉。這張畫裡的男子兩個眼睛和兩邊的臉頰都不在同一視角,拼接起來,就成為不對稱的畫面。

1912年起,畢卡索將壁紙、布片、報紙等現成物件直接貼到畫作上,首開拼貼(Collage)藝術的先河。


有鬍子的男人

1912年以後,畢卡索與布拉克將平面的印刷材料拼貼在畫布上再用顏料予以塗繪,使畫面中出現了異於繪畫的材質,而被稱為立體主義的「綜合期」。這幅作品是畢卡索立體主義綜合時期的代表作之一,他在畫布上拼貼印花布,為了妥善的調和印花布和油畫的造形和質感,畫中「人物」的形體也用大量的方形組合起來,僅以簡單的線條或色塊來表示其五官和毛髮。

1907年畢卡索帶動的「立體派」,影響非常大,把二十世紀初的藝術帶進全面革命的領域。世界各地,許多藝術家,都開始做各種大膽的實驗,藝術創作全面解嚴。但是畢卡索本身並不迷信現代,在不斷創新實驗的同時,他還是回顧著古典傳統的價值。這一件畫於1917年的作品表明了畢卡索對傳統繪畫的認真學習。


「受洗禮歸來」是法國十七世紀畫家路易‧勒南的作品,原作在羅浮宮,畢卡索非常喜歡,就臨摹了一張。我們想到「臨摹」通常就會以為是完全一模一樣地模仿。但是,畢卡索卻是用再創作的方法重新表現勒南的原作。勒南的畫原來畫的是非常寫實的農民生活。畢卡索使用印象派點描的方法,以彩度極高的色點重新拼圖。原作的圖像在粒子放大以後變得模糊了,很像現代電腦數位放大圖檔以後的效果。古典名作被賦於新的解讀方式,寫實圖像消失了,屬於繪畫本質的色彩、光線與筆觸在畢卡索詮釋下重新有了現代的意義。


「受洗歸來」原作



古典時期  1917~1924

1915年,畢卡索獲邀擔任俄國芭蕾舞團舞台布景與服裝設計,隨後並跟著舞團巡迴演出,遊歷羅馬、龐貝古城;受到希臘羅馬與古典藝術的影響,畢卡索此時所畫的人物,造型粗厚壯碩、圓潤飽滿,彷彿一尊尊古典雕像。這時期的作品,一方面有「回歸秩序」的古典風格,另一方面許多作品仍帶立體主義風格,而且是一種更自然與靈活的立體風格。


羅森貝爾格夫人與女兒的肖像

1918年新婚的畢卡索夫婦受邀在收藏家艾拉祖瑞茲(Eugenia Errazuriz)位於比亞里茲(Biarritz)的別墅渡蜜月,此時畫商羅森伯格一家人也在此渡假,並極力說服畢卡索成為畫廊旗下的藝術家。這幅肖像便是畢卡索在別墅中為羅森伯格所做,這也他少數接受委託的作品之一。


讀信

這幅1921年的「讀信」,是畢卡索「古典時期」典型之作,畢氏死後才在工作室中被人發現。畫裡人物已不可考,有學者推論可能是為紀念阿波里奈爾而畫,因為1921年正是畢卡索推動為好友立碑的那一年。「讀信」有「古典時期」厚實、壯碩的風格,兩人平靜的面容,散發出友誼的淡淡幽光,時間彷彿在此停格。受到攝影的影響,以細緻的輪廓線沿著外形勾勒,如同對著照片描摹。



1921年長子保羅出生,活潑可愛,他與歐嘉常是畢卡索觀察的對象與靈感的泉源;家庭生活的溫暖,也與此時畢卡索發展的「古典時期」,相互輝映。這幅「扮丑角的保羅」裡,4歲的保羅身穿有誇張飾領的小丑服,他頭戴尖帽,手持面具。這段時期的畢卡索,在藝術上重新觀照古典藝術,以誇張的筆觸將人物處理得如雕像般豐肥而厚實。畢卡索的筆觸洋溢著幸福、和諧,他筆下的保羅,神情愉悅,身形簡潔俐落。運用白、黑、紅等主色調的強烈對比,畢卡索讓人物的性情與家庭的和樂氣氛一展無遺。



蛻變時期(變形時期)、超現實主義  1925~1937

1925年後,畢卡索又離開了古典寫實的畫法,但也不是回到立體派的多元視點的拼接。他似乎更自由地任意表達自己內心的世界,表達他完全個人看待世界的觀點。

此時期畢卡索正在實驗著各種變形的造形,在這些作品中對於變形的處理訴諸平面化、圖案化的表現,他運用大量的線條勾勒出輪廓線,並加上許多曲線切割出不同的區域,色彩就如同填色遊戲般塗繪在各區塊中。


此外畢卡索也強調裝飾的效果,他在部分線條的周圍加上點狀裝飾,使得平塗的色塊變的層次豐富。


持尖刀的女子

1927年,畢卡索結識了18歲的金髮美女瑪麗-泰雷莎,他與妻子歐嘉的感情也陷入風暴。「持尖刀的女子」畫中,畢卡索以誇張、扭曲的線條以及大片流淌的鮮血,渲染出他在婚姻中點滴在心的苦痛。


希臘神話中,雕刻家畢馬龍(Pygmalion)對於真實的女性興趣缺缺,卻愛上自己創作出的雕像。畢馬龍懇求愛神維納斯,賦予雕像生命;他的願望達成了,但有血有肉的女人會老,畢馬龍從此失去永恆的美。這個神話啟發了畢卡索,畫下了「雕刻家」這幅畫。

現實生活裡,畢卡索步入50歲中年危機,他的金髮情人瑪麗-泰雷莎青春無敵、年方22,畢卡索迷戀著她,一如畢馬龍狂戀他的雕像。畢卡索在這段期間創作了許多作品,不少是以瑪麗-泰雷莎的形象為藍本。

畢卡索以誇張的曲線勾勒出形體輪廓,雕刻家與女子頭像較為清晰,兩人彷彿正在對望。畢卡索也將許多輪廓線延長,切割出不同的區塊,色彩則填滿其中。糾纏的線條,有如畢卡索一生擺盪在對女性的夢想與幻滅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緒。


「百葉窗前沉睡的女子」描繪女子趴在桌上小睡,形體卻嚴重變形;嘴巴和耳朵同在側面,鼻子在頭部的右側邊緣,卻描繪成正面,兩個鼻孔清晰可見地並排在一起,雙眼泛出淚珠,整幅畫佈滿灰暗的色調。

1935年起隨後數年間,是畢卡索個人感情生活極度混亂的年代。6月,畢卡索與妻子歐嘉結束痛苦糾結的生活,正式分居;9月,情人瑪麗-泰雷莎為他生下一女;11月,畢卡索另擁新歡:南斯拉夫籍美女攝影家朵拉.瑪爾。

這幅1936年畫的瑪麗-泰雷莎,在陰暗的百葉窗前沉睡著,彷彿知道離別將至而滿懷憂傷。愛情結束了,無法回頭,但畢卡索面對瑪麗-泰雷莎,猶有一絲疼惜與無奈。百葉窗透出白色陽光,悠長而寧靜,這是一個蒼天無語的愛情結局。

1924年布荷東發表了「超現實主義宣言」之後,雖然畢卡索沒有直接參與超現實主義團體,然而他和該團體中許多的藝術家有著深厚的友誼,因此其創作也傾向將形體做極誇張的扭曲和變形,而被稱為「超現實主義時期」。

此時他的作品呈現出詭異的變形,畫中的人體往往被他刻意拉長、扭曲、甚至分解,然而這些變形並不是平面化的表現,畢卡索反而仔細地刻劃其立體感,使得畫中人物有如怪異的方式佇立或飄浮著。


  
畢卡索曾表明自己不是抽象畫家。他所畫的都有實際的對象,並不難看出他畫的是什麼。

「坐紅色扶椅的女子」,一個女人坐在紅色的扶手椅子上,紅色椅子是可以辨認的具體形象,女人的胸部畫成兩個立體的圓球,明暗對比很明顯,特別有立體效果。女人的兩隻手也是具象的,好像交叉在胸前,或放在椅子的扶手上。女子的頭部非常簡化,就是一個圓球,五官都沒有畫,只有一隻像是嘴巴又像是眼睛的孔洞,好像要開口講話,也像是靜靜凝視著什麼。畢卡索在高度簡化的造型裡傳達出人物內心的世界,他不再只是關注人的外在長相,更深入到人物的內在心事。他這一類作品,更充滿了文學的隱喻性和神秘性,使觀眾可以做心理的閱讀。


朵拉‧瑪爾肖像

朵拉.瑪爾是南斯拉夫裔的攝影家、詩人、畫家,也曾經是畢卡索的情人和模特兒。他們結識於1936年,此時畢卡索和情婦瑪麗-泰雷莎的女兒才四個月大,然而身為母親,卻也使瑪麗-泰雷莎在畢卡索眼中魅力大減。此時畢卡索更著迷於朵拉.瑪爾的獨立與知性,並以她為模特兒創作了許多作品。

畢卡索在此作品中畫出了戀愛中的女性,顏色鮮艷的色塊,烘托著用黑色線條勾勒出的眉毛眼睛,散發出無限嫵媚。朵拉‧瑪爾像一尊雕像,濃黑的頭髮、眉毛,明亮的大眼睛,一隻手撐著下巴,好像陷入沉思。變造的臉部,側面與正面的輪廓重疊,兼具畢卡索此時期拆解和裝飾的風格。


戰爭前後 1937~1953

畢卡索聽到祖國格爾尼卡村,遭到納粹飛機無情的轟炸時,以滿腔的熱血,非常的憤怒畫了「格爾尼卡」壁畫,控訴納粹的暴行。「格爾尼卡」連作有64件之多,以馬、牛、母子、士兵、建築物為主題;慘叫的母親、嘶叫的馬匹,作品充滿憤怒與哀傷的氣氛。


魯瓦揚是法國西邊大西洋沿岸的小城,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是著名的度假勝地。二戰爆發後,畢卡索與女友朵拉‧瑪爾曾短暫避居魯瓦揚,另一情人瑪麗-泰雷莎也帶著女兒瑪雅來到此地,畢卡索經常在咖啡館與她們碰面。

很少畫風景畫的畢卡索,1940年8月畫下了這張「魯瓦揚的咖啡館」,也是他所畫的最後一張風景畫。畫中畢卡索關注的焦點,依然是風景裡人為的建築物:飯店、咖啡館、別墅。右側可以看到河流出海口,港口停泊的船隻與燈塔;畫面上方,則是一汪淺藍海灣。

畢卡索運用幾何的分割空間,畫出建築物嚴謹的層次,用陰影處理陽光的明暗,勾勒出充滿悠閒氣氛的夏日時光,也為這個後來遭戰火摧毀的小鎮,留下歷史的一瞥。


晚年 1953~1973
70歲以後的畢卡索,作品仍然充滿生命意志,直到92歲過世,創作從沒斷過。此時的作品數量龐大,對世間充滿愛與希望,顯現永遠的年輕與活力。


玩卡車的小孩

1948年畢卡索搬到法國南部的瓦勒希(Vallauris),此時他正和方斯華交往。畢卡索在瓦勒希有幾件作品以孩童為主題,與他和方斯華在此的生活有關,這件小孩玩車的作品便是其中之一。畫中的克勞德專心玩著卡車,無視於父親正在畫他。畢卡索以強烈的裝飾元素畫出這件風格特殊的作品;人物縮在畫面左下角,以直線和長曲線來描繪身形與衣服上的線條。背景則以黑色、綠色、紅色分出不同的區塊,畫面中最顯眼的綠色的區域,佈滿了植物花紋,具有強烈的裝飾性。


仿馬內「草地上的午餐」

1863年當馬內的「草地上的午餐」展出時,衣冠楚楚的男士與裸女共進午餐的畫面引起了爭議,這件著名的作品也引起了畢卡索的興趣。

畢卡索自1950年代開始以自己的方式重新詮釋前人的作品,繪製了許多藝術史名作的變體。其中1960-62年間,他以馬內的「草地上的午餐」為藍本,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包括27幅油畫、140張素描、以及雕塑和紙板作品等。



「草地上的午餐」原作


晚年的畢卡索依舊勤於作畫,主題與形式則更隨心所欲;這個時期,他完成了許多性愛題材的作品,筆觸粗曠,形體破碎而零亂。


「擁抱」有著厚重的線條與對比的色彩,激烈而交纏的動作,流露奔放與狂野的風格。畫面中左方男子的頭部填滿白色,頸部僅是兩條輪廓線;右邊的女子頭部鏤空,但胸部和雙手則填滿了白色。如此造成視覺上的錯覺,會把白色部分視為同一人,其實是兩個人體纏繞在一起。

1970年,將滿90歲的畢卡索,依然眷戀著青春的肉體;藉著緊緊的擁抱,彷彿可以對抗衰老、對抗死亡。畢卡索對原始慾望,絲毫不加掩飾,還原到動物的本能,顛覆世俗的倫理道德;在生命的末尾,他拚著命想要留住那一點餘溫。





展覽地點: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時間:2011.6.18~9.18


此展覽禁止拍攝,本文圖片取自網路,僅作學習參考。


#畢卡索 #立體派



4 則留言:

  1. 哇~
    薇琪介紹的好仔細喔
    從妳這裡看就可以就不用在跑去看了^^


    版主回覆:(01/08/2012 10:58:42 PM)

    呵呵,謝謝小鳳的讚賞^^
    當然還是現場看真跡感動比較大啊
    來展覽的畫作和雕塑有62件,
    這篇文章只簡單介紹了其中18幅油畫,
    還沒介紹雕塑、版畫呢^^

    回覆刪除
  2. 是ㄚ~~
    Vicky寫的好仔細ㄛ!!^^


    版主回覆:(01/08/2012 10:59:01 PM)

    ^^整理了很久
    展場並沒有照畫作時間順序來排列,
    也沒有詳細介紹畢卡索作品的分期(有年表),
    所以我在這個部分作補強,
    除了先說明畢卡索的創作風格多變而且嘗試了許多不同材質之外,
    也把幾位對他影響巨大的女性列出來,
    最後把不同時期各特徵、特色依時間順序作介紹。
    雖然資料都來自導覽手冊和網路,
    可是整理起來花了非常多時間,
    只希望能讓讀者對畢卡索有重點式的瞭解。

    回覆刪除
  3. 謝謝您的分享!
    寫得真詳細, 好用心.


    版主回覆:(01/08/2012 10:59:41 PM)

    真的花了很多時間整理資料 :)

    回覆刪除
  4. 琪琪介紹得好詳盡啊
    讓人看文時
    彷彿親臨藝術殿堂呢!!~


    版主回覆:(01/08/2012 11:00:03 PM)

    謝謝小咪
    這篇真的花了非常多時間整理呢^^

    回覆刪除